发布日期:2025-03-28 22:32 点击次数:181
国家药监局近日公布了47批次不符合规定化妆品名单配资技巧网站,其中16批次产品为染发膏(霜)产品。综合以往国家药监局公布的不合格化妆品名单来看,染发产品一直是不合格化妆品的重灾区。北京工商大学原化妆品专业资深教授闫世翔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企业追求染发效果和更短的染发时间,是染发产品成为不合格重灾区的主要原因。
染发剂市场规模超百亿
国家药监局近日发布公告,在2024年国家化妆品抽样检验工作中,经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等单位检验,产品标签标示名称为魔歌染发膏(黄色)等47批次化妆品不符合规定。
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等,国家药监局要求地方药监局对不符合规定化妆品涉及的注册人、备案人、受托生产企业等依法立案调查,责令相关企业立即依法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并开展自查整改。各省(区、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责令相关化妆品经营者立即停止经营上述化妆品,并依法调查其进货查验记录等情况,对违法产品进行追根溯源,发现违法行为的,依法严肃查处;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
47批次不符合规定的化妆品中,16批次为染发膏(霜)产品,与防晒霜(喷雾)数量相当,占不合格化妆品批次的34%。综合国家药监局以往发布的多次不合格化妆品通告,染发类产品一直都是质量问题重灾区。据多家媒体整理报道,国家药监局2024年共公开了535批次不合格的化妆品,其中防晒霜、染发剂和面膜三大类产品几乎占据了抽检不合格产品的半壁江山,仅染发类产品占比就达到了21.3%;2023年国家药监局抽检出不合格的化妆品共计601批次,其中染发类产品以177批次居首,占比29.5%。
近年来,随着颜值经济的崛起以及居家染发的操作便利性,染发产品市场也正经历高速增长,Global Info Research报告显示,2020年-2025年,全球染发剂市场规模将以8.4%的复合增长率迅速增长,到2025年预计将达到302.90亿美元,其中中国染发剂市场规模将超过400亿元。
追求更短染发时间和效果成企业违规“动机”
从染发类产品的不合规情况来看,不符合规定的项目多为“成分比对”,其中又包含两种情况,即产品标签与注册资料载明的技术要求不一致;检出产品标签及注册资料载明的技术要求未标示的染发剂等成分。北京工商大学原化妆品专业资深教授闫世翔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这两种情况是染发类产品最为常见的不合格情况,“总结起来,就是过量使用和用了不允许用的(成分)。”
至于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闫世翔指出,企业通常是为了追求染发效果,“能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有更好的染发效果,染发时间太长了消费者不喜欢(用),短时间内就褪色消费者也不喜欢。”
记者综合前述不合格产品名单发现,苯基甲基吡唑啉酮超标使用涉及广东润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圣迪伦染发膏(SDL自然黑)、广州市奥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乌密草染发膏(自然黑色)、广东益孝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益孝堂黑发露(黑色3.0)和佛山市汐颜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净香语自然黑染发膏四款产品。苯基甲基吡唑啉酮是化妆品准用染发剂之一,其在染发产品中的最大使用量为0.25%。其中,经检验后,乌密草染发膏(自然黑色)的苯基甲基吡唑啉酮含量为0.35%,圣迪伦染发膏(SDL自然黑)则达到了0.80%,是规定限量的3倍多。
2006年12月,欧盟消费品科学委员会(SCCP)曾发布评估报告,称苯基甲基吡唑啉酮作为染发剂,以最大浓度为0.25%应用于成品化妆品中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带来显著危害,但具有一定的致敏性。
闫世翔指出,企业应有安全意识,在原料的选择上,不应为了追求染发时间短或染发效果,选择不宜使用的原料,部分不合格产品中添加的原料,可能会引起过敏,“有人染完发后头皮会出现红色斑点,这就是过敏,甚至部分成分长期使用有致癌的风险。”
按照《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规定,染发类化妆品属于特殊用途化妆品。在我国,特殊用途化妆品实行行政许可审批管理,生产企业向监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产品配方信息、制备工艺、安全性评价等资料,监管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依法作出是否批准的行政许可决定,生产企业需在取得“特殊用途化妆品行政许可批件”后按照批件中的产品配方以及生产工艺生产相应的特殊用途化妆品。闫世翔提醒,消费者在挑选染发类产品时,首先要注意产品是否取得“特殊用途化妆品行政许可批件”。其次,染发频率不宜太高,“半年一次最好,一两个月染一次的做法不可取。”国家药监局发布的染发科普信息提示,由于有的染发剂中含有对苯二胺等配资技巧网站,不宜长期、过量、频繁使用,通常建议每年不要多于4次。
Powered by 炒股配资在线申请_在线炒股配资官网_正规炒股配资官网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